>>LOFTER影视官方账号

一个与东京有关的男人

盖纳西岛:

一个人要不断的选择与过去的自己道别,才可以勇敢向前。最痛苦的告别像是生了一场大病,情绪是唯一病灶,只有静默方可治愈。





坂本龙一先生患喉癌两年之后复出,操刀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荒野猎人》,让复仇者的冷静情绪弥漫在银幕内外。弦乐与留白互相交织,告别抒情,冷静克制,64岁的他迎来新的开始。


可是看着这张照片,你万万不会想到,上面这个严谨谦逊的中年人,年轻时候的画风是这样的……





1985年法国摄影师Elizabeth Lennard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东京旋律:一部关于坂本龙一的电影》。这部电影拍摄于坂本龙一创作专辑《Illustrated  Musical  Encyclopedia》的间隙。




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非常实验的“影像”。观影之前需要对坂本龙一在80年代创作的音乐有点了解,才能达到最佳的视听体验。


影片中,导演用丰富的声画对位、异步音效展示了八零年代嬗变中的日本和坂本龙一作品之间的关系,同时用十分诗性和抒情的剪辑说明了角色的灵感和情思。


与使用惯常拍摄方法的纪录片不同,导演没有采取跟随、采访的方式,让被记录者主动的说出内心大部分的想法。


相反,影片中,坂本龙一讲话的部分并不算多,偶尔的对话,都语意含糊,或引述他人之言,或只是简短的透露一些碎片化的东西。导演把一些元素直接摆在我们面前,让观众自行探索这些元素与坂本龙一的创作有什么关系。




拍摄一名音乐家的纪录片,音乐,或者说是各种音效、声音片段是影片中当之无愧的重要角色。本片的声音可谓包罗万象:坂本龙一本人的低沉的自白、他的作品、城市街头、游乐园、百货商场的吵闹声、音乐声、电子产品的声音……这些声音元素的堆叠看似散乱无章,实际上它们都是角色灵感的来源。拍摄关于他的纪录片,导演并不想仅仅关注作曲家本人的作品,而更是要探查生发这种音乐灵感的时代、社会环境。


影片的一开头,就是坂本龙一在耍弄一个玩具手枪的镜头。他看起来有一点点神经质,带着一副夸张的大框墨镜,下颌微微前突,在数次按下板机之后,仿佛又不满足般的把手枪拿到耳朵旁边,仔细的听着玩具手枪的声音。







片中像这样看似玩闹似的音乐元素,在影片其他部分还有多次出现。在游乐园里,我们听到的是旋转木马和各种游乐设施的电子声;大街小巷,则充斥着广告、游戏机、电车、年轻人随之起舞的流行音乐的声音,除此以外,还有百货商场里面最新上市的电器,数百台电视机屏幕上图案不断变化,伴随着机器本身发出的嘈杂的声音……


所有这一切看似不经意的元素陈列,似乎于影片本身的逻辑没有很大的关联,但是如果听过坂本龙一在那个年代创作的音乐,你就会明白它们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坂本龙一的《Illustrated Musical Encyclopedia》中,你能找到许多和那些声音碎片相似的东西。




声音素材丰富还不够,本片在组织音乐素材与镜头的结构方面,也十分耐人寻味。


首先是多处异步音效的使用,导演常把角色的自白与当时东京街头的镜头并置,使之产生丰富的意味。


尽管在表面上看,坂本龙一说的内容与并置的镜头内容似乎毫无联系(比如背景音是他在说一些有关社会思潮变化的内容,画面却是天真的儿童在游乐园玩耍),但是这种安排让影片体现出来的含义具有多种的可能性——它引导着我们自己来进行阐释。


剧情内声音、剧情外声音也很好的扮演了在镜头与音乐之间穿针引线的角色,让影片的含义粘连厚重。在影片中,有三处的安排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点:


1、镜头缓缓的扫过街边售卖的新款电视机,特写其中一台的屏幕。在前一个比较嘈杂的节目结束之后,屏幕中出现的下一个镜头,是一辆电车缓缓驶入,一张男子的迷惘的脸出现。


此时骤然响起坂本龙一的名曲《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此时的剧情外声音在下一个镜头中变成了剧情内声音:他在工作室内专注的弹奏着这首歌。










2、中景拍摄坂本龙一在工作室弹奏《M.A.Y. in the backyard》,接着是一连串电车、大街、高楼的镜头,前一段镜头里他弹奏出的剧情内声音在后面变成了剧情外声音;镜头再次回到工作室内,音乐不停,再转为剧情内声音;


3、影片内还有大量拍摄街头民俗的镜头。其中有一个街头艺人在敲鼓,鼓声渐消,画面仍是敲鼓艺人,背景音乐已然是下一个镜头即将出现的坂本龙一在工作室内弹奏的歌曲。


这样的段落结构,影片中随处可见。导演刻意的把坂本龙一的作品作为能够囊括当时社会气氛的引号,以音乐的视角观察社会环境和气氛,再回到音乐本身,不但阐述了灵感的来源,而且,音乐本身也能很好的注释和阐发当时社会的状态。


影片在剪辑上也十分不落俗套,实验性的手法和作曲家本身的音乐作品相得益彰。在谈及为电影创作配乐的时候,导演直接切入《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的高潮部分。


但是电影的内容却不会把我们带入剧情,因为坂本龙一的声音,伴随着电影的画面不停;这样一来我们就还会顺着导演给出的思路思考影片的内涵,只不过多了一层电影画面带来的参考。


后面的采访部分,剪辑更为大胆:导演直接把一些现代艺术画作的静帧插入,这样的手法不禁让人联想到苏联蒙太奇学派。伴随着这些抽象的图片的是坂本龙一缓慢但坚定地念出的一个个名字:杜尚、安迪沃霍尔、斯特拉文斯基……于是我们明白了现代艺术、现代音乐之于他的重要影响。







本片中还有几个引人注目的主题。几个坂本龙一的特写镜头仿佛就像是一张张精美绝伦的脸谱,淡妆浓抹总相宜,像他的音乐一样,千变万化,却总是不落俗套,给人惊喜。


德彪西的一段话,他用法语念了两次,虽然语速不快,但是他的发音标准可爱。凯旋门出现在他身后和草地里拾起的一张照片中,我想这或多或少也说明了他对浪漫派的一切的向往。


那是个红白机、电子音乐、synth-pop的年代,也是一个光怪陆离、迅速嬗变的年代,坂本龙一仿佛就是一个最为冷静的观察者和塑造者,用自己的音乐记录东京、日本乃至自己所观察体会到的一切。




很大的程度上,他的情思与灵感与这个日益变化的城市有关。他是一个与东京有关的男人。


最后真诚的推荐这张与影片有关的专辑《音楽図鑑》,即上文的《Illustrated Musical Encyclopedia》,相信听过之后会对影片有更好地理解。



评论(4)
热度(103)

© LOFTER猎影人 | Powered by LOFTER